第(2/3)页 华北方面军在详细的考虑了第一阶段会战之中,林西与通辽方面作战的经验之后,发现手中的这些日制反坦克炮,即便加上大量缴获的英制两磅炮,也很难从正面击毁抗联经过改装的t二六坦克。 除了那些缴获的英制两磅炮,以及新式的,数量寥寥无几的一式速射炮之外,日军手中其余的反坦克武器,即便是贴近开火,也几乎无法击穿经过改装的抗联t二六坦克正面装甲和炮塔。 要想遏制住抗联可能的装甲攻势,就必须集中火力打坦克的侧面,尤其是最薄弱的发动机部位,寻找这款苏制坦克之中,最薄弱的地方,在不就是使用反坦克地雷,先炸毁抗联坦克履带,然后以步兵靠近,使用集束手榴弹或是燃烧瓶击毁抗联坦克。 所以日军除了正面防御阵地之外,在纵深工事的修建上,可谓是下了相当大的苦心,与正面成线状的防御工事相比,在纵深地带则修建了大量的倒打火力点,以及射击口面向侧翼的暗堡。 并将加强的英属维克斯重机枪,以及自身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,以及一多半的反坦克火力,全部都配备在这样的工事之内,这些工事拥有两个射击口,在一线阵地被突破之后,可以利用交叉火力封锁住跟随坦克突击的步兵,同时也从侧翼可以对付向纵深穿插的抗联部队。 同时考虑到抗联在地面炮火,以及装甲兵上的优势,日军在察东的整个防线,重点都是在二道防线,以及一道与二道防线之间的结合部,不过并不知道抗联拥有了美制战略轰炸机的冈村宁次,并沒有预料到抗联会给自己來上地毯式轰炸这么一手。 一线与二线的防御纵深,并沒有拉的太远,尽管要比日军在进行防御作战之中,典型战术中的两道防线距离远上一些,但是考虑到武器的射击距离,还是沒有超出太远,但每道防线,说是一道防线,但是实际上是由三条近距离内防御工事群组成的。 这样,抗联无论是从正面迂回,还是从打开突破口之后,进行迂回穿插,除了一点点的硬啃之外,几乎沒有任何的办法加快进攻速度,而且即便打开突破口,向纵深穿插的时候,其坦克与步兵也会遭遇到大量从侧翼打來的反坦克炮火,以及机枪火力的打击。 在冈村宁次亲自督促之下,重新进行了改造的日军防御阵地,所下的这番苦心沒有白费,大量设计角度极为刁钻的,射界成交叉的机枪,以及反坦克炮阵地,给抗联带來了相当大的威胁。 这位冈村大将可谓是苦心积虑,他唯二沒有算计到的是,抗联居然会给他在正镶白旗境内的防御阵地,來了一场一百吨炸弹的地毯式轰炸,直接将他在正白旗境内的两道防线,全部给炸了一个底朝天,将这些他认为马蜂窝一样的工事群,根本还沒有來得及发挥作用,就大部都被摧毁。 以及抗联居然装备了行动速度虽说有些缓慢,越野能力也有些差,但是装甲最薄处也有五十毫米,浑身上下犹如一块铁疙瘩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,他的那些为抗联改装过的苏制t二六坦克准备的战术,对付这位钢铁夫人几乎沒有任何的作用。 即便是威力最大的一式速射炮,在有效距离之内也无法穿透他的侧翼装甲,但除了玛蒂尔达二坦克仗着皮糙肉厚,可以横冲直撞外,t二六轻型坦克,对于日军这种防御战术,几乎沒有太多的应对办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