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七章 犹豫-《抗日之我为战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然在很多事件上,杨震在别人眼中有着过于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预见力,但杨震的头脑却是一直都很清醒,他清楚的制造在很多决策上,自己不能过于想当然,反倒是正因为这一点,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只能更加的慎重,尽信书不如无书,这个道理他杨震还是懂的。

    站立了良久,杨震才最终下定了决心,如果那件事情还是像自己所熟悉的历史那样,在那一刻生,轰炸日本本土的行动则继续进行,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在这一刻跑偏,那件事情真的沒有生,抗联空袭日本本土的原有作战计划,则全部取消。

    他清楚的知道,只要在日美战争一天沒有真正的爆,美英两国就一天也不会提供给抗联任何战略进攻武器的,当然或许防御型的武器会给那么一些,但是可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机,他们是一个零件都不会给的。

    对于沒有自己航空制造能力的抗联來说,如果那一天沒有最终來临,这几十架伊尔四轰炸机,也许将会是抗联在战争结束之前,唯一能够得到的远程轰炸机,就这么一点力量,决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丢光了,如果历史在那一天真的生改变,杨震认为还是取消原定的计划为好。

    只是这个决心虽然杨震已经下定,但是心中却是依旧多少有些犹豫不决,毕竟对于抗联來说,机会实在太难得了,无论日军是否起对美英的作战,眼下日军对本土的防御都是最松懈的时候。

    恐怕日本人从來都沒有想过,有一天中国人真正的炸弹会落到自己的头上,更沒有想到过,眼下抗联目前还有实力从天上给他们狠狠的一刀,利用这次机会,可以锻炼出一批自己的远程轰炸和导航的人才。

    毕竟打造出一支真正攻守兼备的战略空军,才是杨震的最终目的,只在自己家门口晃悠的空军,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,和平年代讲的是走出去,战争年代那么就是打出去,打出去,将战争引到敌人的国土上,才是一支战略空军应该做的。

    如果说战术空军是一道只能被动挨打的盾牌的话,那么战略空军才真正是一个国家,一支军队随时可以刺穿敌人心脏的一柄利剑,一支战略型的空军,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來说,才是真正需要。

    在本土内的反击对于一场战争來说,永远都只能是战术反击,只有将战火引燃到敌国的土地上,才是真正的战略反击,在抗联目前沒有海军,无法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进攻的情况之下,空军是唯一能够起战略反击的手段。

    而且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不仅仅是一种展战略反击的象征,对日本本土空袭在军事上的得失虽然不大,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带來的利益,才是采取其他手段,甚至地面战胜利难以获得的。

    如果在这个时候抗联的轰炸机群,能够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空袭,那么对全国人民已经日渐低沉的抗日士气,会起到一个相当大的激励,至少会让饱受日军轰炸,以及被飞涨的物价搞的困苦之极的大后方人民,在精神上振奋一些。

    相对于三年前重庆方面沒有给日本人造成任何的损失,当然丢了一点面子是自然的纸片轰炸,恐怕抗联的真正炸弹攻势,会起到激励作用更大,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相当的有利,以回击某些方面对抗联虚报战绩、游而不击,甚至是挟洋自重的指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