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么撑下来的-《抗日之我为战神》
第(2/3)页
他和苏联人眼下正在进行的谈判,此时已经有些反过味來的政委,怎么都感觉是在给苏联人下了不小的一个套,他明显是抓住了苏联人的弱点,在一点点的引诱对手上套,而且从他这几天的表现來看,这个套设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
如果用一句话來形容,恐怕只能说他蓄谋已久了,此次谈判的后果和过程,他恐怕早在让王光宇借道外蒙迂回林西的时候,就已经想到了今天可能会生的事情,而他则早就在等待这个谈判,等待着苏联人自己送上门來。
只是他这个套下在哪里,政委一时半会还沒有理清,但是政委却感觉到在谈判桌上,表面上看苏联人态度很强硬,实际上却始终在被他牵着鼻子走,几天的谈判下來划了很大的一个圈子,但苏联人又被他牵到了起点处。
而他能做到这一点,除了对苏联人的心思和性格判断准确之外,手中肯定掌握着一定独特的情报來源,或是其他方面苏联人的秘密,要不然他怎么对苏联人的脉搏,把握的这么精准,只是这个问題,政委虽然明显感觉到有些不对劲,但是却是无法问出口。
到底是搞政工出身,相对于司令员來说心思细腻多的政委,从杨震的寥寥数语之中,便敏锐的察觉出來,这个家伙肯定对苏联人做了什么手脚,不过他也清楚,杨震其中究竟做了什么手脚,是绝对不会说出來的,倒也沒有继续在追问。
两位老帅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,还是由司令员开口道:“你的想法,我们都很理解,但还是那句话,不要贪多求全,还是要量力而行,一口是吃不了一个胖子的,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,太过于急躁了,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。”
“我们这些年已经是苦惯了,在坚持两年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问題,只是你这里,中央一直都很看重,所以你们要加倍的小心,千万不要因小失大,更不要动不动的去逞强,我们的路还长着,不要急于一时。”
“至于就挺进军的装备调整,我个人的感觉來看,还是目前的炮兵结构比较合理,我们的机动能力差一些,战术补给能力相对來说也差,火炮的数量太多了,对于我们來说反倒是一个累赘。”
“在编制武器装备配备的时候,不能只考虑过大过全,还要考虑到各个部队现实上的差异,当前我感觉除了抗联的武器已经实现制式化之外,其余的部队更应该实现的是武器口径的标准化,减轻后勤方面的压力。”
“关内部队的现状你也清楚,武器口径过于复杂,虽然你们上半年之前,提供了大量的装备,部分得到了缓解,但是还沒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題,所以我认为对于眼下关内部队的武器装备调整上,应该先解决口径繁多的问題,至于武器配备的标准,还是要考虑到因地制宜。”
“你们的部队在作战时候,地上有大量的卡车,天上有飞机可以运输弹药,你们一个师的弹药携行能力,几乎相当于整个晋察冀军区,按照你们目前的运力,这重火力编制可以大一些。”
“但是其他的部队沒有这个条件,绝大部分的时间之内,作战的时候弹药只能随身携带,炮弹不是步枪子弹,每个战士都可以携带上百,口径越大的炮弹,对于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,单靠人挑肩扛,再加上少部分的畜力运输,加在一起能运载多少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