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要杨震一使眼色,他就知道该往杨震的杯子里面倒酒还是倒水。否则杨震哪会真的有那么大的酒量,能放倒一群对手。要知道德国人的酒量虽说比不过对酒精天生有免疫力,拿伏特加那种几乎就是酒精的蒸馏酒当做白开水喝的苏联人,但是在欧洲国家之中也不算浅的。 以杨震的酒量,放倒一个也许还有可能。放倒一群,那就没有那个本事了。而且由于战争期间长期超限额工作,以及在当时环境极其恶劣的新疆担任了整整五年的军区司令。在任期间亲自带队踏遍了新疆每一个角落,同样一直在超负荷工作。 再加上战争期间,曾经受过的重伤一直没有彻底的调理好。在此前新疆军区司令员任上,被主席指名抽调回京,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名义负责对德谈判之前。杨震的身体也不是很好。长期的神经衰弱,以及饮食的不定时,使得他的身体很差。医生,也严禁他大量的饮酒。 但是在面对着生性严谨,考虑事情极其全面的德国人谈判,想要在筹码并不是那么充足的情况之下,搞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是不可能。要知道十万德军战俘,还不值得德国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。 而刚刚建国还不到六年,还未能完全医治完几十年战争创伤的新中国,也一下子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财力,去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。而且先不说有没有那个财力,就是有很多东西尤其是先进的生产技术,也是人家不会出售的。 西方虽说没有猫教老虎上树的寓言,但是人家几百年勾心斗角的资本主义竞争,也不是白给的。想要尽可能的少付出代价,多获得一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,只能多想一些办法。杨震也是出于无奈,才会想出这个损招来。 虽然他玩的这些手段对于习惯了在酒桌上谈事情的中国人来说,这倒不算什么稀奇事情。但是对于德国这样的西方人来说,还很不习惯这种做法。所以酒桌上,也就成了杨震下手的最好地方。反正该提的条件,在正式谈判的时候,已经说清楚了。剩下的事情,就是讨价还价而已。 不过虽说在德国人眼中,杨震并不是一个好的谈判对象,对其的印象可谓是相当的恶劣。但是德国人却又喜欢在一些事情,与杨震打交道。因为他们认为杨震这个家伙,虽然贪婪、可恶。 但是他没有其他中国人的古板和传统,思维方式更加的接近西方人。更不会像其他中国人那样。一件简单的事情,非得要七拐八绕,才说清楚自己的目的。虽说做事有些不择手段,毕竟和他谈判要省力气很多。该让步的时候,这个该死的家伙也不是寸土必争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