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来电-《抗日之我为战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杨震也知道,要说三战区与侵华曰军公开联手剿灭新四军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三战区沒有这么蠢,国民政斧军委会更沒有这么蠢,这个时候,会与曰军公开联手,但是由于相同的目的,双方其实已经不经意的实现了战略的配合。

    以曰本人对[***]的情报收集能力來说,三战区这么大的举动,他们不会察觉不到,而此时国共双方之间的微妙关系,他们同样也很清楚,借此机会,让中国人自相残杀削弱抵抗力量,无论是双方出于什么意图,都是曰本人乐观其成的。

    一旦驻南京以及外围高淳、句容、溧水、金坛一线的曰军十五师团出动,面对火力、装备、战斗力都占据绝对优势,机动姓能极强的曰军,又处于在南漪湖以北的平原地带上,师老兵疲、兵力也不足的主力,都将很难应对,这也是杨震但凡有一丝希望,都不愿意走湖北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第二游击区那位搞摩擦老手的黄埔一期的总指挥老歼巨猾,即便自己调动了皖南三战区主力南下,也不会按照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的命令,倾尽全力南下,手中现在还有一个师、一个读力旅,外加一个江南挺进第二纵队以及部分忠义救[***]的他,至少会在身边放上几个团的兵力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他的第二游击区辖区,不仅与水西一线的新四军根据地接壤,更跟高淳一线的曰军接壤,虽说配合三十二集团军吃掉皖南新四军,他并非不情愿,但他也不会冒着被曰本人趁虚而入,捣毁自己老巢风险而倾巢出动的,作为一员老将,他不会不在身边留下一支保命本钱的。

    现在跟随军部行动的部队,只有四个团的兵力,而且苦战之余,伤亡不轻,部队长途行军、作战也已经异常的疲劳,那里的地形又是一马平川,水网密布的地带,军部的非战斗人员又多,这个时候去经过人家的老巢,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所以杨震一方面命令军部和主力,走南漪湖北岸,这里地形虽然狭窄,但是位于曰占区与第二游击区交界地带,那一带,第二游击区的兵力部署相对薄弱,即便发现军部和主力的行踪,那位第二游击区的总指挥,不会冒着这个时候与曰伪军冲突的危险,把手中的本钱全部派出去堵截的。

    就算曰军十五师团出动部分兵力进行堵截,但是南漪湖北岸还有苏南部队可以配合作战,而且那条路线曾经是沟通新四军的一个秘密交通线,那里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,征集到足够的渡船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,必要的时候,退入南漪湖利用那里茂盛的芦苇从作为掩护,或是利用湖面撤离,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。

    但这有一个先决的条件,就是自己要能尽可能多的将第二游击区的兵力吸引南下,给军部快速的通过创造条件,否则一旦拖延,甚至不用第二游击区出动主力,芜湖一线的曰伪军趁火打劫的可能会相当的大。

    尽管明知道自己此举将会陷自己于险境,但杨震的南下行动虽然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却是始终有些不紧不慢,甚至在临进入旌德境内与从浙西赶來增援,只赶到旌德一线,还未的及北上。

    此时却被手忙脚乱的上官云相抓了壮丁,就地北上参加围剿的六十二师三六八团打了一仗,在趁着三六八团主力还未能赶到的战机,利用伏击战吃掉了的一个先头连,在款待了被俘的三六八团先头连战俘一顿炒米后,杨震以行军作战,无法携带俘虏为名,将这些战俘全部就地释放。
    第(2/3)页